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义卖活动设立在600号画廊内。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
“作为精神科医生,我们时常想着,能不能为患者做些什么,让他们能在出院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走向社会。”12月21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主任潘桂花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
从12月10日至12月30日,位于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00号画廊”内,持续推出一场手工作品义卖,这些作品包含布艺、串珠、彩绘、书画等,它们均来自医院里的精神康复患者之手,这些患者中的一部分仍在住院治疗中,另一部分为日间康复患者。
精神康复患者的手工、书画等作品。
“在我们医院,医务人员们不喊他们‘患者’或是‘病人’,而是喊他们‘学员’或者是‘休养员’,我们的这次活动名称也叫‘休养员手作义卖’,这样的义卖活动已经持续了四年,以往每年仅举办一天,今年我们延长到20天,火爆程度也超出我们的想象。”潘桂花说,在12月10日活动首日,一个小时内就卖出了100多件作品,而10天来义卖出的作品金额达到4000多元,前来购买手工作品的人中有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医院工作人员,也有附近居民以及前来参观“600号画廊”的社会大众。
精神康复患者的手工、书画等作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手作中不少为布袋艺术作品,上面画满可爱的卡通图案,还有用彩色珠子串成的小熊摆件、钥匙圈等,以及手工粘贴的马赛克花瓶、十字绣、笔筒等,价格多在20-50元不等。
精神康复患者的手工、书画等作品。
褚先生是此次活动的志愿者,也曾是一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如今在出院后仍在持续开展康复治疗,是医院的日间康复患者。
“每个工作日早上9点半到下午3点,我都会来这里报到,参与康复治疗,这里的康复治疗包含运动治疗、音乐之旅、绘画和书法治疗等,也可以来这里阅读或制作手工等,一天的活动都很丰富,非常快乐,我也认识了很多朋友。”褚先生说,之所以来参加这次义卖,是希望自己的书法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他曾在小时候学过一阵子书法,这次义卖的上千件手工作品中,就有他的15幅书法作品,其中有佛经对联、虎年春联等。
精神康复患者的手工、书画等作品。
褚先生表示,自己毕业于上海一所高校英语专业,进入社会工作后一度因工作压力大,患上了精神疾病。“回想起那时的自己,情绪时而亢奋、时而低落,看了医生后才发现,自己是患病了,在这里经过5年治疗,目前病情已经稳定。”褚先生坦言,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早日走上社会,尽快地融入社会。
精神康复患者的手工、书画等作品。
潘桂花表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肯定,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肯定,我们这里的‘休养员’也不例外,他们在历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已经具备了自我照料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尽快地走向社会,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工作、学习。”
来自医院的行政人员贺悦是诸多购买者中的一位,她购买了2个帆布袋,“布袋做工精美,也很实用,我给自己买了一个,给我女儿也买了一个,这样的义卖很有意义,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消除大众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增进社会大众对精神疾病的了解。”
一名治疗长达20年的“休养员”写的一副对联,上下联文字的谐音为7个音符和阿拉伯数字,创意十足。
潘桂花进一步表示,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大众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也在逐步提高,“今年义卖活动的火热举办,给了我们更多信心,我们也希望这类活动能持续举办下去,为‘休养员’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在康复过程中就能逐步融入社会。”
而对于义卖所得的钱款,潘桂花说,将会通过第三方组织即来自街道的社工统计好后,最终交给原创作者——“休养员”手里,“最终我们也想让他们知道,自己制作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有很多人喜欢他们的作品。”
责任编辑:巩汉语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