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新基金获批成立 银行系公募成色几何?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姗 随着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002966.SZ,以下简称“苏州银行“)的一纸公告,基金行业迎来第16家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
2022年11月28日,苏州银行公告称,该行近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设立苏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2996号),正式获准设立苏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新基金”)。时隔九年,城商行系公募再添新军。
至此,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数量扩容至16家。按照第一大股东的类型来划分,16家包括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5家城市商业银行,以及2家外资银行。
Wind数据显示,银行系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达5.45万亿元,占全市场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的20.45%。银行系公募基金虽然起步不是最早,却日益发展成为公募行业中的重要力量。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乾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银行系公募基金可以背靠银行的强大资金实力和渠道、信誉、资源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
目前,已发行公募产品的15家银行系公募中,有14家管理规模超千亿,尤其在固收类产品上具有先发优势。不过,对比全行业已有多家公募管理规模突破万亿,银行系公募的差距还有很大。
第16家银行系公募
第16家银行系公募“雏形”已现。
据苏州银行公告显示,苏新基金注册地址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由苏州银行持股56%;另外两家出资方分别为Capita-LandFundManagementPte.Ltd.和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24%和20%。
另据证监会官网11月25日批复信息,苏新基金三名股东应当按照《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要求,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苏新基金组建工作,足额缴付出资,选举董事、监事,聘任高级管理人员;自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应当发行公募基金产品。
设立公募基金,苏州银行已为此筹划多年。
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梳理,苏州银行在《2019年度股东大会会议材料》中第一次将推动合资公募基金公司的设立工作纳入经营布局,并表示,“持续推动设立苏银基金公募基金公司,打造以主动投资管理为特色的全产品线的现代化资产管理公司,在资管新规下为中小城商行探索发展资管业务新的路径”。
在2020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中,苏州银行再次将“争取设立公募基金,丰富经营牌照,形成公司多元经营的竞争优势”列为工作重点。
2022年以来,苏州银行设立公募基金终于有了实质进展。3月29日,该行董事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发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的议案,注册资本1.5亿元;7月19日,审议通过关于调整拟设公募基金公司持股比例的议案,将该行拟持股比例由原55%调整为56%;8月,该行对外发布苏新基金公司(筹)招聘信息,职位涵盖高管层、投资和营销团队等;9月12日,该行提交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申请被证监会接收;11月25日,证监会核准设立苏新基金。
韩乾表示,当前在疫情冲击和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降的背景下,银行的传统贷款业务面临压力和风险,需要进一步拓展业务实现业务多元化。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的开展,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持续增长,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迎来新机遇,迫切需要加强对权益类资产的研究能力和直接投资能力。银行成立公募基金可以减少中间渠道,节约投资和发行成本。
那么,作为苏新银行控股股东的苏州银行,发展情况如何?
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苏州银行归属净利润逐年稳步增长,2021年营业收入为108.3亿元,净利润31.07亿元。净利润较2013年的15.98亿元接近翻番。
不过,与已经拥有控股基金子公司的4家城商行相比,苏州银行底子较为薄弱。2021年,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58.57亿元、195.5亿元、220.4亿元和222.3亿元,分别较2013年增长了2.5倍、3倍、1.36倍和65.28%。
银行系公募哪家强
银行系公募被视为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富二代”,背靠股东方雄厚的渠道实力,管理规模、利润水平往往位于行业前列。
2002年至2006年前后,大行纷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如招商银行旗下的招商基金,建设银行旗下的建信基金,中国银行旗下的中银基金,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瑞信基金等。在这之后,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入局,分别成立了浦银安盛基金、民生加银基金等。从2013年开始,南京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等城商行加入,分别成立了鑫元基金、上银基金、永赢基金等公募。
Wind最新数据显示,全市场公募基金规模为26.65万亿元,目前15家银行系公募管理基金规模合计5.45万亿元,占比达20.45%,平均每家管理规模达3632亿元。其中,工银瑞信基金、招商基金、建信基金位列前三,依次为8334亿元、8039亿元和7734亿元;除了恒生银行旗下成立于2016年的恒生前海基金规模不足百亿,其他银行系公募管理规模均在千亿之上。
从城商行基金公司来看,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发展亦呈现分化的特征。2013年成立的4家城商行系基金公司,已经有公司规模逼近3000亿元,也有的在千亿徘徊。其中,宁波银行持股的永赢基金经过九年的发展,2022年三季度末的管理资产规模已达2892亿元;而中加基金、上银基金、鑫元基金管理规模均在1000亿元至1300亿元之间。
从基金产品构成来看,依靠母行的渠道和品牌积淀,银行系公募在固收产品上具备先天优势,相形之下,权益类投资则相对薄弱。
在15家基金公司中,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规模合计占比超过9成的基金公司占9家。从非货规模来看,招商基金以5951.57亿元居首,工银瑞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中欧基金分别为 4210.31亿元、3822.89亿元、3509.21亿元,紧随其后。
实际上,银行系公募的整体实力距离行业头部基金公司仍有不小差距。目前,行业里管理规模超万亿的有6家: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天弘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分别管理着1.53万亿和1.31万亿、1.11万亿、1.1万亿和1万亿,“万亿”阵营尚无银行系公募的身影。银行系“管钱”最多的工银瑞信基金,也才排到行业第十。
上海一家银行系公募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大的销售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是头部基金公司取得快速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银行系公募应该看到这一点并加速追赶。同时,银行系中发展较好的公司已在投研体系建设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奠定了其权益类产品发展优势,也应该学习借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