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到2024年,青岛三级医院将达到35家以上!
城市,承载着无数人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优质的医疗资源,无疑多多益善。
12月2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发布《青岛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4年,我市将新建改扩建各级医疗机构48家,新增医疗床位1.2万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7.5张以上,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4.3人和4.5人。
其中,医疗机构扩容行动备受关注,《行动计划》提出,到2024 年,全市三级医院总数达到 35 家以上,实现区(市)全覆盖。
《行动计划》通过推动医疗机构、学科、人才、技术等四个维度资源要素供给,着力打造名院、建设名科、引进名家、培育名术,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数量上扩增、品质上提升、区域上均衡、效率上提速。同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成功能完善、区域一体、医防协同、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座城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犹如登山,唯有永不止息的攀登,方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让生活在这里的人安心地栖居。
1
全市三级医院达到35家以上
近年来,我市医疗卫生资源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到8574家。但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仍然存在高水平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区域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偏弱等问题。
实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就是要精准解决这些问题。
未来三年,青岛将在“扩容、提质、均衡”上下功夫,科学合理设置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规模和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差距。
聚焦“扩容”,加快推进重点三级医院项目建设。青岛现有三级医院32家,近年来先后建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等高水平医院。今后三年,将统筹谋划三级医院布局,加快推进16个在建项目、5个规划项目建设。
2023年,将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启用,如: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市精神卫生中心红岛院区、青岛眼科医院红岛院区、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等项目。到2024年,全市三级医院总数将达到35家以上。
聚焦“提质”,有序推进老城区医院改造提升。近几年,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等老城区医院面临着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停车困难等问题。三年行动计划将分批对老城区医院实施基础设施更新和功能提升改造,计划2023年先期启动部分老城区医院改扩建工程。
聚焦“均衡”,统筹推进区(市)医疗机构项目建设。支持省、市级医院建设分院区、分中心、分支机构,鼓励区(市)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改善设施设备配备水平。
2023至2024年,全市将重点推进即墨区第二人民医院、平度市人民医院南院区、城阳区惜福镇街道中心卫生院、胶州市李哥庄中心卫生院等23个区(市)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后将全面提高我市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市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盼,希望可以获得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卫生健康服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也因此备受期待。
2
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青岛人口已突破千万,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居住在这座城里的人,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
目前,优质医疗资源布局与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发展能级不相称的问题更加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患者异地就医和大规模跨区域流动。
今年10月底,青岛收到一个重磅好消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项目以全省首位的名次入选全国第四批、全省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清单,实现了青岛国家医疗资源导入零的突破。
对青岛而言,争创“国字号”医疗卫生机构,可以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优质医疗服务,全面提升疑难重症在诊疗水平,给广大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主要是将北上广的优质医疗资源进行导出,让大病不出省。按照建设方案,青岛将平行引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血液、创伤三个院士学科团队和1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打造胸科(呼吸)、创伤、血液、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七大中心。
自2021年至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陆续派出两批专家共170余人、近500人次进驻青岛医院,青岛医院派出八批次78人赴京进修。截至2022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院区已接待门急诊量118.3万人次,出院人数2.7万人次,手术9646例。
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及管理团队已经实现长期入驻,开展坐诊、疑难病例讨论、科室专业调研等工作,切切实实带来了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足不出青”就能够解决疑难病、复杂病。
《青岛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支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加快推进二期建设,确保3个院士学科的输入支撑,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实现全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提升区域诊疗能力。
3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小病不出基层、不出社区”,这是很多市民的期待。未来三年,青岛将如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呢?
《行动计划》提出,青岛将实施医疗服务夯基行动,支持建设高水平医院分院区、分中心、分支机构,推广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省、市级医院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到 2024 年,争取每个区(市)建成1家社区医院,95%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
比如,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方面,我市要求医共体牵头单位选派专家到卫生院开展坐诊、查房、带教、培训等工作,选派骨干人才到基层挂职“业务院长”,推动基层特色专科科室建设,让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以2.5公里为服务半径,建成以中心村卫生室为主体、一般村卫生室为补充,公益特色鲜明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好,乡镇卫生院也好,甚至村卫生室的建设,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青岛还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引进与培养,强化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
扩大到全市,“人才强卫”同样重要,《行动计划》提出,将每年力争引进培养医养健康领域高端人才3名、市级高层次人才 20名、高级职称专家 100 名,招聘博士、硕士 500名。筹备建设青岛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市卫生健康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
此外,青岛还将实施全周期健康促进行动,加强老年医院、护理院建设,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不低于85%,老年友好型医疗机构不少于 80%。争创 1-2个国家级或省级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市级建立 3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托育服务机构。
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量和可及度不断提升,会让市民持续的健康获得感与幸福感。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作为加快建设健康青岛工作重要部分,未来三年,青岛将会交出怎样的健康答卷,我们拭目以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